活到老 活得好

我們中國人,晚輩見長輩一定會用“恭祝您長命百歲”這句話來表示對長輩的尊重和敬意。然而細想一下,假如沒有健康的身體,又長期卧病在床,活到長命百歲是禍?還是福?


我是一名護士,在40多年的護理生涯裏,有幸見證了無數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這幾個過程,從中體悟不少。


我的一位醫療前輩,在60多歲退休後發現前列腺癌,治療一段時間稍好轉,他生活很積極,退休後仍然在社區為病人診症。幾年后發覺肺癌轉移,他亦有接受治療,但效果不大,所以在他神智清醒,、體尚可以的時候,留下囑咐:如果身體轉壞、預計無法治癒的情況下,不希望做積極的搶救治療,讓他自然死亡。


這一天真的到來了,雖然他之前有不搶救的要求,但醫生還是按常規徵求家屬的意見。兒女們經商議後,仍要求積極治療和搶救。結果他住進深切治療室,插上氣管插管、裝上人工呼吸機維持呼吸、靜脈點滴呼吸興奮劑、強心針、營養素等等,全身插滿管道,動彈不得,又不能講話。每當熟悉的朋友去探望,叫他名字的時候,只見他痛苦地閉上眼睛,眼角的淚水不斷流下,苦不堪言。20多天後,他終於還是走了。


這一幕已經過去兩年多的時間,每當談起工作、安樂死、善終服務、過渡醫療、老人問題等等,我都會不自主地想起我那位同事離世時痛苦的遭遇,真是感慨萬千!


這些問題相信不會只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邊,“過度醫療”除了增加病人的痛苦、家人的遺憾外,更加是浪費醫療資源!目前,國際上已有不少國家都開展了“預設醫療指示”,並立法規管,病人有權決定自己在無醫療治癒機會時不接受搶救,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擁有尊嚴。


台灣從2000年開始,末期病人可以簽署意願書,選擇安寧緩和醫療、不施行心肺復甦或維生醫療(DNR)。2006年香港以非立法方式推廣“預設醫療指示”,2010年制定《成年人預設醫療指示醫護人員指引》。澳門方面也應考慮和向巿民推廣,畢境“好死”相信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。


護理工作最感到滿足的是看到病人康復出院,這是我堅持工作的動力。當然,如果病人不幸離世,只要盡力使其舒適、安詳、無憾地走完人生路程,也是我工作的價值所在。這麼多年來,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,讓我40多年堅持從事護士這一行。無悔!


隨著社會環境變遷、科技發展、醫療技術進步,現代人的壽命逐年延長,澳門人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。不單只是澳門,全世界都在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。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地去延續壽命,“老”就像日落一樣無可避免。假如獨立和自理生活不能再維持時,我們將怎麼辦?我們應該怎樣應對?


2010年9月,我從醫院退休走進社區,從熟悉的緊急醫療服務,轉到社區服務,特別是參與長者服務的範疇,這個轉變也讓我真正的深入了解和意識到社區護理人手的不足,極需發展!


人類健康的每一步都與護理需要息息相關,護理工作有無限的發展空間,護理人員發揮的作用超過常人的想象。特別是面對迫在眉睫的老齡化,因為老年人的機能不斷喪失,尤其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,依賴性會逐漸增加,我們的責任更加重大。


記得有一次,我和同事到老人院巡視時,看到一個現象至今記憶猶新。一位老人家由於患上失智症,晚間經常起床走動騷擾他人,又不慎跌倒面部瘀傷紅腫,家人見到很心痛,正和護士在理論,病人在旁卻笑口盈盈,毫無感覺!之後,了解老人家以前是位老師,培養無數學生頗有作為,目前的情況,除了增加和對應性細心照顧外,家屬的壓力和痛苦是無法言喻。因此醫療護理服務確實需要在這方面發展,很高興看到澳門在老人醫療服務和失智症方面正不斷加強。


無數病人的生命故事在我們面前上演,時刻在教育我們。看上去,護理照顧病人是我們幫病人,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,是病人教會了我們重新看待人生。時至今日,世界各地包括澳門都在謀求各種方法,讓老人安度好晚年。


我認為,除了政府、社區各方面提供良好的醫療和照顧服務,設立老人護理中心、居家服務團隊、院舍服務完善照顧體系等等外。還可以按照澳門的實際情況構思、借鑒和考慮其他地區好經驗,例如:按照標準的持續護理框架修建新型的退休社區----設立獨立生活區、輔助生活區和療養區,讓有需要的人入住,既可以獨立自主、又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和照顧、更重要的是有“家”的感覺。


健康生活模式對壓縮和降低疾病很有幫助,它能增進身心機能,減少殘疾的發生。這個建議來自一個老人學提出的一個學說稱為“疾病壓縮論”(The compression of morbidity)。我們可以將重大殘疾在一生中所佔的份量加以壓縮,特別是在晚年時減少受到殘疾拖累的程度,使我們活得老、又活得好。相信這也是大家的期望!


老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們不能正確地面對。


我是羅少霞,謝謝!

關於澳門蓮花衛視 | 條款及私隱政策
如有任何查詢,請致電2878 7606 / 電郵至lotustv@lotustv.cc,澳門蓮花衛視節目部